为扎实做好新学期教学准备工作,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质量。9月10日上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研筹备,筑牢开学教学“基本功”
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杨凯峰首先聚焦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明确“全流程精细化”筹备思路。一是深入开展学情调研,通过分析上学期学生学习反馈、梳理新生思想动态数据,精准把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为教学内容“量身定制”提供依据;二是深化教材内容研读,以统编教材为核心,结合最新政策文件、时事热点补充教学素材,构建“教材核心+时政延伸”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优化教学资源储备,集体打磨课件、案例库、短视频等教学资源,完善线上教学平台资料上传,确保线下授课与线上辅助教学无缝衔接,全方位做好开学教学“硬件”与“软件”双重准备。
二、聚焦“首课”,打造思想引领“开门红”
针对“如何讲好新学期第一节课”,教师们结合教学经验交流设计思路,形成共识。一是以“情境导入”拉近距离,通过播放时代发展纪录片片段、讲述身边榜样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以“问题导向”明确目标,围绕“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等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学习课程的意义;三是以“互动交流”凝聚共识,设置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教师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第一节课成为“入脑入心”的思想启蒙课。
三、优化课堂,构建常态教学“高质量”
在“如何上好日常课程”方面,备课会确定了“三个强化”策略。一是强化“理论+实践”融合,除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二是强化“传统+创新”结合,在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小组合作探究、辩论赛、模拟宣讲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吸引力;三是强化“共性+个性”兼顾,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与个性化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学有所获。
四、完善考核,筑牢学习效果“硬保障”
为保障学习成效,会议确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双轨考核体系。一是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平时考核,通过课堂参与、实践表现等多维度持续记录与评估学习进展;二是严格终结性评价,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对核心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三是严肃学习纪律,明确考勤要求与行为规范,并通过课堂互动与小组协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秩序,共同营造专注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教学思路、凝聚了教学合力。全体思政课教师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把研讨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学第一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牢记使命勇毅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