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10月28日下午召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期末试卷科学设计与优化”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戴丹璐主持,徐院长、张院长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讨论。
研讨会确立了期末试卷的核心改革方向。从单纯考查知识点记忆向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转变。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会教师表示:“思政课考核应当超越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复现,着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新的评价体系将围绕多个核心素养维度展开,实现全面评价。
在试卷结构上,研讨会确立了围绕核心素养维度的框架设计,兼顾知识覆盖与能力层次。试卷内容将分为不同板块,对应各核心素养维度。在题型设计上,将采用多样化题型,满足不同素养的考查需求。魏华院长指出:“情境化、生活化是思政课考评的重要方向。”新的试卷将引入情境分析、案例辨析等题型,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研讨会探讨了全过程考核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联系起来,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统筹考虑。平时成绩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和日常行为;实践成绩则通过社会实践成果评定,考察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有高校实践表明,通过将考核分散在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讨会还探讨了现代技术在考核中的应用。网络考试模式可实现无纸化考试,客观题由系统判分,主观题由教师批阅。考试平台还可进行题目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核验教学成效,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这种数据驱动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研讨会为思政课评价改革明确了方向。教研室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精心设计期末试卷,使考核既能检验理论学习成效,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今后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上一条:深耕教学研讨,赋能质量提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专题备课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修订)》专题学习会
【关闭】